找到相关内容680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海天丛林南山寺举行供佛斋天法会

      佛佑中华、感恩神州。供佛斋天净化身心、感恩祈福的重大佛教法会。海天丛林南山寺新成大和尚携两序大众谨定于2009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一早晨5:00在南山寺金堂举行盛大供佛斋天祈福法会。  因缘殊胜,祈请善信,随喜参加,凡参加供天法会道场的信众请致电:   客堂电话:0898-88837728 88837727 88837726

    佚名

    |斋天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09295334704.html
  • 《学密须知》中所说唐密

      密教之入东土,唐以前不可胜数,然大都为显教兼习之资,不过中初两级教法而已。若夫高级教法,唐开元时始有之。善无畏三藏特传胎藏界法门,金刚智三藏特传金刚界法门,不空三藏更广传两门诸轨,于是高级教法大...未能预摄之。间有论及真言,只就方等部、中初教法言之尔。唐以后,吾华大德,又未尝以本宗纲领弘扬于世,唐密之真面目,非惟常人未之知,即号称显教大善知识,亦未能明辨。  佛法盛衰,不离因缘。唐密之在吾华,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247930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一定得听闻佛陀的法或佛陀亲口说的法,才能止息痛苦吗?

    “一定得听闻佛陀的法或佛陀亲口说的法,才能止息痛苦吗?” 佛使比丘答:   曾有人激烈地辩论:必须听到佛陀亲说的教法,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佛法。但佛陀这样说:“虽然有些人不曾听闻佛法,也同样可以走在正道上”(泰本巴利藏第21册,461页)。有些人虽然未从佛陀那里听到教法,却仍能透过持续地反省、思惟、学习及恒久地观察、修行,而走在正道上。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11211208.html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着,那么的话,修持以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执着呢?

    教法的邪见。也有人把'空性'完全歪典误解了,以为'空性'就是'没有'。那么的话,善也不存在,恶也不存在,佛陀不存在,凡夫也不存在,一切都不存在。这是外道思想,并不是佛陀的教法。如果这观点成立的话,你就毋须理会众生之死活,也不需行善止恶及修行了,更不需上班及吃饭。 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474012981.html
  • 祈竹仁波切答: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,忏罪又有何用处呢?

    祈竹仁波切答:在佛陀开示因果教法时,为了确立大众对因果之信念,并未开示忏罪之法门,只说业力固定及有因必有果报。在佛陀开示大乘教法时,才教示了忏罪之法门。要忏罪净障,必须具足四力:(一)境力 -- 靠依止境而忏罪。我们以三业作不善,其对像不外乎圣众与凡俗众生,所以在忏罪时,亦依赖圣众及众生,例如供养三宝及为有情众生作利益事业等;(二)追悔力 -- 畏怕所作不善之果报而生追悔曾造不善业因的真切心;(...

    祈竹仁波切

   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45613065.html
  • 莲师: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

      勿批评其他教法,亦勿轻蔑他人,一切教法,究竟无分,如盐之“一味”。   勿批评派乘高低,彼实前后相连,如此途之于旅,级之于梯。   无神通则无知人之明,故勿批评他人。   总说,一切有情,自性为自生圆满佛陀,具足证悟体性,故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。   莫检讨他人之不善,当检讨如何改善自己。   莫检讨他人之不足,当检讨自己之不足。   恶之至大者,为执著宗教...

    莲花生大师

    |说僧过|口业|我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0531932400.html
  • 佛学研究的时代性

      有些人认为佛学可以做纯学术性的研究,不必涉及到个人是否信仰佛教的问题。但是,在佛陀所有的教法中,皆是为了让追随者「离苦得乐」,在佛法的学习上,知识的取得是为了自我疗愈,为了突破看似不可避免吾人不断重蹈覆辙的轮回苦。为了训练当吾人遇到困境时,当如何思惟抉择出最佳处理方式的思辩能力,平日学习佛陀的教法时是不得不做相类似的仿真练习,到真正遇到困境时才能自发性地为自己解围。因此,经历了二千五百年后的...

    李映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0341199.html
  • 问:如果业力是不会消失的,忏罪又有何用?

    在佛陀开示因果教法时,为了确立大众对因果之信念,并未开示忏罪之法门,只说业力固定及有因必有果报。在佛陀开示大乘教法时,才教示了忏罪之法门。要忏罪净障,必须具足四力:(一)境力 -- 靠依止境而忏罪。我们以三业作不善,其对像不外乎圣众与凡俗众生,所以在忏罪时,亦依赖圣众及众生,例如供养三宝及为有情众生作利益事业等;(二)追悔力 -- 畏怕所作不善之果报而生追悔曾造不善业因的真切心;(三)对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0377957.html
  • 認識原始佛教

    一味之教法。  早期結集的阿含經與律藏,是修學原始佛教的寶藏,也是開啟大乘佛教的根本源頭,可惜絕大部分漢語系的佛教徒將這一寶藏編列為「小乘經」、「小乘律」而不予重視,阻礙了對佛陀根本教法的認識。一百...為主的教法。  過去漢語系的佛教徒擅長把相互有矛盾抵觸的經義判教統攝,而原始佛法總是被判為不圓熟,鈍根者所學習的法。這種偏頗的學習態度,大大地障礙入解脫門。發現各種經律中互有矛盾如何解決?《長部》〈大...

    張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0544268.html
  • 认识原始佛教

    年间,尚未分裂為部派以前和合一味之教法。  早期结集的阿含经与律藏,是修学原始佛教的宝藏,也是开啟大乘佛教的根本源头,可惜绝大部分汉语系的佛教徒将这一宝藏编列為「小乘经」、「小乘律」而不予重视,阻碍了对佛陀根本教法的认识。一百多年前,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巴利圣典,而日本学者在十九世纪末也开始致力於研究,渐渐地原始佛教才引起注意及学习风潮。台湾佛教界,对原始佛教的学习也不过近几十年来的事,虽起步较晚,总算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349268.html